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 首页 | 谜坛 | 灯谜 | 谜话 | 文献 | 图照 |
谜材也应与时俱进
发表日期:2006-09-28 09:54:43
萤 火

笔者在《海派灯谜的窗口》一文中,曾将“与时俱进的素材”作为一个特点提了出来,今想就自己对这个问题看法,撰写此文再议一议。
有人抱怨:现在的“谜不是难猜,是难找”、“出现一些偏僻、生疏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猜了也是一头雾水的谜,一旦对底,却又如同名词解释般索然无味,有的还象吃了只苍蝇在肚里”。还有的认为“猜谜的乐趣在于中华文字丰富内涵的玩味,在于别解谜面的巧劲,而不是让人穷尽力量去寻找非大众化的谜材,又以让人找不到为能事,实在是谜入歧途”,笔者也有同感。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谜材没有与时俱进上。
谜材也应与时俱进是灯谜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必然要求。文化学者易中天在《大话方言》中有段话,读来颇有趣,对乐于灯谜创作的也可有所启示。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创造力强的地方,新陈代谢也快。就算你不想变吧,又哪里架得住‘这世界的变化快’?于是流行语也难免‘死去活来’。甭说早些年前的杀口(味道)、淘唤(寻找)、转影壁儿(躲藏)没人说了,就连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流行的提货(盗窃)、鼠味(猥琐)、国防绿(军装)也没什么人说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只能对它们表示沉痛的哀悼。”其实灯谜的取材,也一样需要着眼于变,即使在灯谜取材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来源的时期,虽当时的变化没有今天来得那么快,但这种变化还是可见的。如清末的《日河新灯录》“全书共收入二十四人的四百则谜。谜作按人整理少者一则二则,最多一百二十则。谜目范围较广,包括公务用语、市招、方言等内容。”又如民初的《春谜大观》猜射的谜目有“易经、诗经、礼记、左传、四子、古文、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字、地名、人名、国名、年号、官职杂录、时宪书、书经目、诗经目、韵目、词、词曲目、六才、聊目、昆戏目、京戏目、书名、药名、植物名、动物名、谚语、称谓、新名词、牙牌数、招牌、科学名词、杂类”等,仔细辨析一下,从中也可见其谜材与时俱进的一斑。何况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科技创新、世界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带来技术的创新,催生新的行业的诞生、服务形式的改变等一系列的变化。随之出现了新的产品、新的术语、新的称谓、新的管理名词、新的服务设施、新的行业用语、新的流行语……为灯谜创作的取材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谜材。因此,灯谜创作的谜材应与时俱进是既有现实的条件,也是时代的召唤,我们广大的灯谜爱好者理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之一道前进。
谜材也应与时俱进是激发灯谜爱好者猜射兴趣的内在要求。趣是灯谜普及之魂,激发猜射者的谜趣,是普及挽弓射虎的关键。而这和猜射的谜目能否吸引猜射者的兴趣是极其相关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吸引人们兴趣的谜材,在民国以前的灯谜谜材有相当量的灯谜取之于“四书五经”、“六才”、“唐诗宋词”、“千字文”等。在那个时代,灯谜为“文人雅士”所有,他们本以饱读“四书五经”等来博取功名,因而是背得滚瓜烂熟,故那时作谜以此为底材本也在情理之中。如今面对变化如此之大的新时代,若我们的灯谜爱好者还在挖空心思的挖掘生僻、过时的谜材,就会有点显得不那么入时了。因为,制出的谜是让人猜射的,而一旦面对生僻的谜材,或要让人去翻找,势必影响猜射者的情绪、兴趣。如射《三国志名句》、《孟子•告子下》、《贤文一句》、《刘辰翁词二句》、《史记一句》、《陆游诗一句》、《五言元诗一句》、《九字宋词一句》等,就是笔者这样的灯谜爱好者见之,也会兴趣顿减。比如陆游的诗就有近万首,叫人猜陆游诗一句,笔者认为的确有点难为人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不常接触灯谜的人,一见到那些生僻的谜目,让他猜射,他怎能不退避三舍?可见,灯谜的谜材若不能与时俱进,不仅不利于激发猜射者的兴趣,同样也不利于灯谜的普及。
当然,从灯谜的鉴赏角度思考,笔者也不是一味的反对那些冷僻的谜材入谜,若扣合恰当,谜味浓淳也不是不可制作,只是这样的谜是供自己或谜人之间相互猜射与鉴赏的。笔者写此文是提倡谜人制谜取材要与时俱进,那样制出的谜,会更具时代气息而已。
2006-9-25

阅读次数:4934
转:【宽庐灯语】说说家乡揭阳
“活”字入谜话别解
“期”字入谜话别解
《繁花》灯谜会
“曲”字入谜话别解
龙年说“龙谜”(附图)
“花”字入谜话别解
“号”字入谜话别解
“虎”字入谜话别解
《陈天尺全集》中的谜话
“行”字入谜话别解
写在夺冠两年之后
“清”字入谜话别解
“周”字入谜话别解
“光”字入谜话别解
“关”字入谜话别解
“南翔杯”杂记
锦簇嘉节商灯耀
“都”字入谜话别解
底面双别解,谜趣在个中

海上谜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2 SH-DENGM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