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 首页 | 谜坛 | 灯谜 | 谜话 | 文献 | 图照 |
大世界的文字游戏
发表日期:2016-02-24 09:06:23
乔山浩

近悉,昔日上海游乐场所的龙头---大世界,息影13年后,将于明年复出上海滩(见本报2016年1月14日A5版)。将于2017年,在其建成100周年时,以展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春申民俗、民风及民间表演等为主的文化休闲中心。
传统的民俗文化、民间文艺得以回归、进驻大世界,可谓得其所哉。据笔者陋闻所及,大世界自其1917年7月14日开业以来,除了搭建舞台演出各种曲艺、杂技、戏曲外,还放映电影等,吸引了无数普通的游客。同时,还别出心裁地揽入了文人雅士喜欢的文字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她的文化品位,使其成为雅俗共赏、老小咸宜的娱乐天地。
当年大世界盛行一种“诗谜”游戏,那里的大厅里设有好几个“诗谜”摊子,猜中者可获得各种奖品,吸引了许多人。这种文字游戏,是故意在一句旧诗里掩去一字(以○表示),同时把此字与其他意思相近、声调相同的几个假拟的字混在一起,让人去猜。倘若猜者不服判错,主持者便会出示诗集以为佐证,让猜者信服。参加这种游戏者多为爱诗的文化人,例如南社诗人、学者陆澹安,在他的《澹庵日记》中就有多处记下他前往大世界猜诗谜的文字。我们从作家郭沫若的《沫若自传•创造十年续编》中,也可获知他曾在1925年间,去大过世界猜诗谜,还在书中自负地说:“从那诗谜摊上,每每要赢他一两筒‘白金龙’(香烟名)回来。”
此外,猜灯谜在大世界也曾风行一时。上海赫赫有名的灯谜社团“萍社”就长期在那里活动。萍社,成立于民国二年(1912年),前后活动时间约有十余年之久。起初社员仅十余人,后来最盛时发展到四十多人。当时的上海,不但是工商发达的都市,也是新闻出版的重镇,更是文化娱乐的马首,所以来自五湖四海寄身春申的文化人,凭借着共同的业余爱好——灯谜,以谜结社,取“行踪萍合”之意,遂起名“萍社”。起先,萍社的谜人在茶馆内“雅集”,后来上海出现了游乐场,谜社才算有了一块“根据地”。1915年,8月,泥城桥附近(今南京西路西藏中路西南转角)的“新世界”游乐场开业。他们应场方邀请到那里活动,除了社员们自娱自乐的“雅集”,互相猜射外,还增加了对外设奖“悬谜征射”的内容。二年后,(1917年),头脑精明的海上商人黄楚九因故退出新世界游乐场股份,便与友人集资,另组“大发公司”。后又在法租界爱多亚路西新桥(今延安东路西藏南路)觅到一块9亩8分的地皮。延请著名小说家、报业巨擘,“萍社”领军人物孙玉声与当时还是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刘半农一起襄助设计,另建一游乐场。经过半年时间,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建筑的“大世界”游乐场就这样诞生了。至此,“萍社”才由“新世界”移师“大世界”。据孙玉声《海上文虎沿革史》所述,那时候一个晚上悬谜少至五六十条,甚至多达百余条,可谓欹欤盛哉。孙玉声还被聘为《大世界报》总编辑,还特地在该报辟《文虎台》(文虎,为灯谜的别称)一栏,逐日在上面选登昨天在游乐场所出的灯谜,真可谓游乐场里夜夜有谜猜射,《大世界报》上日日有谜欣赏,把上海滩上爱猜灯谜的人都吸引到“大世界”来了。
大世界猜灯谜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改名“青年宫”),每周星期三晚上都有灯谜飨客,名曰“周三谜会”,笔者与朱育珉兄曾忝为主持,坚持了好几年,所幸不少当年谜会的座上客,而今都已为沪上灯谜活动的中坚力量了。
值此大世界复业将至,倘能考虑让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娛乐活动仍占有一席之地,则幸甚矣。
 (以上原载2016年2月23日《新民晚报》)
阅读次数:2673
“令”字入谜话别解
不枝不蔓花明明
转:三谈词汇谜的增损离合
“济”字入谜话别解
转:【宽庐灯语】说说家乡揭阳
“活”字入谜话别解
“期”字入谜话别解
《繁花》灯谜会
“曲”字入谜话别解
龙年说“龙谜”(附图)
“花”字入谜话别解
“号”字入谜话别解
“虎”字入谜话别解
《陈天尺全集》中的谜话
“行”字入谜话别解
写在夺冠两年之后
“清”字入谜话别解
“周”字入谜话别解
“光”字入谜话别解
“关”字入谜话别解

海上谜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2 SH-DENGM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