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灯谜拾遗一则(附图) |
发表日期:2020-07-06 09:18:48 |
刘茂业
去年国庆沪上“南翔杯”长三角灯谜邀请赛期间,蒙苏州市职工灯谜专业委员会会长胡文明兄惠赠一本由他编校的《苏州灯谜六十年》。读了这本大著,让我感慨良多。苏州市职工谜协从最早1957年初成立职工灯谜研究小组起,截至2017年,引领当地谜事活动走过了辉煌的六十个春秋,诚如书中所说的那样,“苏州灯谜犹如一曲悠长的吴歌,成为富有姑苏情韵的一道民俗文化靓丽景观”,吴郡灯谜六十载成绩斐然,中华谜坛有目共睹,令人钦佩。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各种文艺兴旺发达,谜事活动也一直具有传统。学习《苏州灯谜六十年》之余,让我想起曾在上世纪末浏览过一书,个中有民国年间吴门猜谜盛况的记载,今日又从寒舍书架中翻检重阅。这本名为《文坛杂忆(初编)》(顾国华主编)的旧籍,1999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在“卷五”中,刊有《姑苏元宵灯谜佳话》一文,兹录如下:
姑苏文风素盛,每逢元宵佳节,邑中耆硕辄于玄妙观制灯谜游戏,在悬挂各种宫灯之纱笼上粘贴谜语纸条,射中者每有酬赠。我弟王善业年青时求学于苏州东吴大学,某岁元宵偶去玄妙观,于官灯下巡视一周,觉百分之百可中射,遂将谜纸一揭而光。我弟不修边幅,游观者均以书痴目之,瞬间传至耆老处,老人正在惊讶,我弟已将一大叠纸条从窗口传入,并一一交待了谜底。老人们乃请他入室,笑问姓名籍贯,谓如此年青博学,钦佩之至,酬以大小古籍及日用品等等,并说:“我侪老朽,值此元宵,应时粗制灯谜,凑凑热闹而已。本拟略助游人雅兴,不意被先生全部射中,真是难得。”诸老中有长髯拂拂者,有白发皤皤者,有黄耇鲐背者,一时均起立拱手致意,我弟领得奖品古籍书一大叠后,谦恭道谢而返。当时姑苏文坛,传为佳话。后我弟贻我一册《叶小鸾猊床授师记》亦是当时谜酬之一。(王善兰)
作者王善兰女史系老一辈诗人,年方及笄时,就已被当地报纸称之为“平湖才女”。在上面300多字的短文中,她回忆了其胞弟王善业早年在玄妙观大猜灯谜,豪获谜酬,并引得苏州谜坛诸老惊讶佩服的一段趣闻轶事。
王善业(1908-1982)确实非等闲之辈。他字玄修,生于浙江平湖王氏望族,自幼受父亲王积沂(新版《平湖县志》有传)道德文章熏陶,德智俱进。先后就读于秀州中学、之江大学、东吴大学,后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专攻“小学”。抗战胜利后,先后执教于东吴、大夏、圣约翰诸校。解放初,先在上海诚明文学院任教,后奉调至扬州,从事汉语教学和研究30年,为苏北师专和扬州师院中文系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长于中文,精通英语,为扬州大学教授、同济文学院中文系兼职教授。曾著有《读〈说文解字〉札记》《之、乎、也》《公孙龙子五论臆解》等。
或许是精通语言学,又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之故,王善业对文字游戏的灯谜可谓驾轻就熟,他“偶去玄妙观,于宫灯下巡视一周,觉百分之百可中射,遂将谜纸一揭而光”,邑中耆硕“谓如此年青博学,钦佩之至,酬以大小古籍及日用品等等”,在“当时姑苏文坛,传为佳话”。依据王善业的求学经历,1925年秋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三年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中文系,1929年秋毕业获文学士学位。由此推测,篇中所说的“某岁元宵”很有可能是1929年的上元灯节。这个小掌故不说补苏州谜史之阙,但作为姑苏传统民俗灯谜活动之补遗,还是极具价值。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吴中元夕赏灯猜谜风气之盛,可见一斑矣。
《文坛杂忆》于2015年4月又出版了整整六册的全编本,其中关于民初以来谜人谜事的涉笔有不少,大家如感兴趣,不妨找来一阅。
(原载《灯谜文史杂志》2020年第2期)
|
阅读次数:469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