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忆拾零 |
发表日期:2007-03-19 14:40:24 |
贾树森
我何时与谜结缘,至今全无印象。只依稀记得,童稚时外婆教我猜的谜中,印象最深、到现在还记得的,除尽人皆熟知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外,还有一条印象深刻的谜是“稀奇稀奇真稀奇,你的鼻子当马骑”猜戴眼睛者。此谜虽略带嘲笑,但其诙谐有趣且形象生动无遑多说。
上小学后,只记得有一天,偶然翻阅《新民晚报》(也许当时还叫《新民报·晚刊》),副刊大约是《朝花》(?),其中有一专栏,是“一日一谜”,当时年纪小,虽对猜谜有兴趣,无奈各种知识有限,猜谜窍门更是贫乏。由于该报所刊载的均是现今谜界分类所称的是道地的“灯谜”,因此也就算正式接触了灯谜。经常连猜带对照面底参看,其中多有看不懂及不理解的,也有似懂非懂的,初次见到谜格时,浑然不得其解。
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后,上海以各区的文化馆及工人俱乐部为中心开展文娱活动较活跃,一般都有舞会及游艺活动,而在游艺活动中,灯谜又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当时奖品多是水果糖(习惯称作“粒头糖”),对小孩来说,当时的经济环境,有糖甜嘴,也就很有满足感了。
记得当时灯谜活动举行较多的有上海卢湾区工人俱乐部、南市区工人俱乐部、徐汇区工人俱乐部、黄浦区文化馆、沪西工人文化宫等处,工厂企事业有时也有活动。因人小,不是每次都能进入。一旦进入,获得奖品,总是十分高兴而归。
在这些活动地点中,我去得较多的是卢湾区工人俱乐部,主要原因是离我家近。谜友中结识较早的是余志鸿(原名余宝利,谜号“金寅”)。他主持谜会有个特点,对像我这般年纪的小朋友来猜谜,多会问因何是此答案,主要了解猜射者是靠死记背谜条答案,还是真懂谜、理解谜。在这个猜谜的过程中也让我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连猜谜也是需要较多知识的。于是,平时就加紧学习知识。
与余志鸿一同主持谜会的大多是敬业中学灯谜组的成员,记得有苏纳戈、王明浩、徐世澄等人,所悬挂的谜条部分是他们自己创作的,部分是报刊登载过的。这其中有以《新民晚报》上的为主,惜年代久远,记忆力衰退,一条亦不复记忆矣。
|
阅读次数:362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