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乱弹(12) |
发表日期:2007-07-06 12:33:07 |
刘茂业
●有作家说:“传统文艺不断衰落,很大程度上的一个原因,就是将非常世俗化的民间艺术,拼命地拔高拉拽,企图冒充高雅艺术,严重脱离群众的趣味。没有老百姓的捧场,它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
灯谜是民俗,是游艺,它也是非常世俗化的民间艺术,如果硬把它拉拽成高雅艺术,脱离了群众的趣味,那么,其生存空间必定会越来越小。
●2006年上海新民晚报纪念副刊《夜光杯》创办六十年。有文章称,经过长期的努力,其中名牌栏目“今宵灯谜”成为大家都喜爱的栏目(见2006年10月15日该报)。作家刘心武有篇《果香满溢夜光杯》文章更是讲到,他家的“苏姨每天要猜《夜光杯》上的谜语,从中获得许多乐趣”。
这对谜界和谜人来说,确实是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但诺大的国家,报纸林林总总,而开设灯谜栏目的却堪称凤毛麟角,叫人叹喟。
●谜友甘当牛在博客《评谜者应对灯谜难普及负责》文中说: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我们热爱的灯谜,已经基本到了谜人们孤芳自赏的地步。
不无道理。尤其是谜坛多如牛毛的“佳谜评选”,让我常常依稀觉得有谜人自恋的影子。
●更有甚者,曾见有谜人化名为自己“评佳”,写赏析文章。每每见此,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中的一句话:夸奖的话,出于自己的口中,那是多么地乏味!
●“中华灯谜艺术高层论坛”获奖论文中,有一篇名字竟然叫《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谜人素质》。我觉得如此大的话题,小小的灯谜是难以承受之重的。
且看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在《北京奥运会需要传递的中国形象》一文中的陈述:她申奥时上场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在北京会玩儿得很开心”。因为她感觉“很多人来的时候是抱着来玩儿的心态,有时我们赋予奥运会的意义太严肃了,其实我们的心态也可以放松一些,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北京度过一个快乐的时光不是很好吗?”
连奥运盛会未必都一定要那么严肃,谜人又何必要那么累呢?
●前一阵子,看到有所谓“网络灯谜”和“传统灯谜”好坏的争论,我感到这是个伪命题。网络灯谜和传统灯谜两者本来就界限模糊,也根本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你可以上网玩谜,也可以下线猜制灯谜。就像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生活。
●沪上久未搞灯谜活动了。2007年春节和元宵,上海市职工灯谜协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并举办大型灯谜会,我高兴地见到了许多久违的谜友。虽然很多人早已不从谜,但遇到有谜会或者谜友的消息,他们竟然还是会赶来相聚。也许,他们这辈子内心深处的灯谜情结已经挥之不去了。
真令人快慰。在这快速变化的都市里,毕竟还有人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猜谜无疑是一种娱乐活动,就像唱歌跳舞一样,但这种娱乐活动却也会错位。
今年年初,郑州一位与我同庚的谜人英年早逝,有人竟然在网上举办猜谜会,更有猜射成绩记分什么的。我以为,以猜灯谜这种娱乐方法来寄托哀思,总给人有表错情的感觉。
(以上原载《中华谜艺》第11期)
|
阅读次数:358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