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议“成句挂面” |
发表日期:2008-08-29 03:45:00 |
萤火
在以诗、词、曲等成句挂面,那些被谜界称之为“玉盒子配玉盖子”的字谜,也许是最为大家认同且最少有争议的。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曲等成句中,能觅得“玉盒子配玉盖子”的成句作谜面,猜射字谜的尽管很难得,但一旦觅得却能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典雅的成句谜面让人赏心悦目,浑成的底面扣合更让人回味无穷。
离合是谜人制作字谜的常用手法。然而此类手法,在有些成句中有的是“离”、有的是“合”、有的则是既“离”又“合”等。如“烟消日出不见人”(唐·柳宗元《渔翁》)打“火”字,便是将“烟”连续“减损”掉“日、人”余“火”字。又如“草色连云人去住”(唐·杜牧《江上偶见绝句》)打“荟”字,则是运用连续“增添”的方法成谜。而“江头宫殿锁千门”(唐·杜甫《哀江头》)打“阔”字,则是先离即从“江头”中取出“氵” 、“宫殿”中取出“口”,而后“锁”合“千门”,整个面句字字有着落,尤其是抱合字一“锁”而激活全谜,倍添谜味。
象形也是谜人制作字谜的又一常用手法。谜人从诗、词、曲中觅得成句,制作出象形有趣、活灵活现的字谜。如:双燕归来细雨中(宋·欧阳修《采桑子》)打“炎”字,以“人”象形“燕”,细雨中为四个“点”,底面扣合颇为贴切。又如:白头浪裹叶舟轻(宋·宋伯仁《归渡柴墟江口》)打“必”字,先取“白头”的“丿”,同“浪里(象形浪花的‘氵’)和叶舟(象形小舟‘乚’)”, 将象形的融合,衬托诗句意境,惟妙惟肖也颇有意思。而“长借一箭开两翼”(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打“水”字。是将谜面解读为“若要长时间的借用一箭,须展翅飞开‘水’的两翼。” 此谜,将“水”字中的“亅”象形为“箭”,“水”字的两侧象形为“翅膀(翼)”,细细品味,确也颇让人陶醉,久久难以忘味。
诗、词、曲等成句资源丰富,深入挖掘,综合运用诸多的制谜手法,谜人也常可觅得佳句制作字谜。相逢方一笑(唐·王维《齐州送祖三》)打“合”字; “合”添个“口(方)”,便是“哈(笑)”,运用的是“增添会意”法,花落未言归(唐·韦应物《寄裴处士》)打“射”一;“花落”扣“谢”,“言”未归扣底。运用的是“会意减损”法。不带西湖柳色归(宋·艾性夫《落第口号》)打“清”字 ,即底“清”字“不带西湖(“氵”),归来柳色‘青’”,运用的是“减损会意”法。还有“明月断云相往来”(宋·郑獬《宿白雪驿》)打“昙”字。运用谜面“顿读离合”法,即谜面顿读作“明月断/云相往来”。独有太白配残月(唐·韩愈《东方半明》)打“季”字,则运用“借代象形”法,“太白”借代为“李”,“丿”象形为“残月”。而“诸方倒退三十里”(宋·陆游《宏智禅师真赞》)打“啥”字,运用“减损借代”法,即“啥”减去“方(口)”,余“舍”,扣合谜面“三十里”(古代一“舍”为“三十里”),也颇耐人寻味,。另有一则“人生何处不离群”(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打“从”字。用的是“谜面问答”法,即问“人/生在什么地方才不离‘群’?”底为“从”字,呼应谜面,不也在情理之中吗?
诗、词、曲等成句的原作者,能挥笔留下流传千古的诗、词、曲,但并没有想到他们留下的有些诗、词、曲的成句中,却隐含了变幻莫测灯谜手法,留下了制作配“玉盒子”(底)的“玉盖子”(面)。故浩如烟海的诗、词、曲等成句,是谜人创作字谜等宝贵资源,笔者相信只要谜人坚持挖掘,一定会有更多的赏心悦目、浑成典雅的谜作源源不断的涌现。
2008-8-28
|
阅读次数:417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