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 首页 | 谜坛 | 灯谜 | 谜话 | 文献 | 图照 |
上海灯谜活动30年及枫泾谜会
发表日期:2009-03-02 10:00:00
【“枫泾与灯谜”高峰论坛获奖论文选】

江更生 刘茂业

上海,自开埠以来一直是灯谜活动的一块热土。据上海《文虎》半月刊记载,约在清代咸丰年间,灯谜就相当流行,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已经非常红火了。清末民初,上海产生了一个名震遐迩的灯谜社团“萍社”,而后,上海的爱谜人士又先后组建过“大中虎社”、《金刚钻报》同人谜社、“斑斓社”等灯谜社团,活动大多假公园、会所、酒楼等地。抗战胜利以后直至1949年,上海出现了一个颇具影响的谜社“虎会”,一直活动到迎来解放。上世纪50年代以后,沪上灯谜活动薪火不断,各工人俱乐部(文化馆)甚至连许多中学也相继成立过灯谜小组。
“文革”十年,灯谜同其他所有的文化形式一样,也遭遇禁锢,谜坛成为一片荒漠。但灯谜毕竟有着悠久历史和民俗特色,她所体现出的我们民族的乐观和智慧,所包涵的文化含量,所具有的投入小,收效大,受众面广等特点,在年节、喜庆文化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娱乐大餐,所以这种传统文化是具有坚韧不拨的生命力的,是任何残忍险恶的手段所不能消灭的。因此在1978年,当时代变革的大幕缓缓开启之际,忽如一夜春风来,这株艺苑的“不死草”重又获得了复苏。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步伐,申城的灯谜更是呈现出令人欣喜和振奋的面貌。尤其是近两年,古镇枫泾在春节期间,举办了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灯谜为主角的艺术节日——上海灯谜艺术,成为海内外瞩目的“灯谜文化地标”。上海的“海派灯谜”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灯谜时代。人们常说,“从一滴水可以看到太阳”,仅就我们这朵文艺百花园中的小花——灯谜而言,在这改革开放的骀荡东风和和煦阳光的沐浴之下,所绽放出来绚丽之姿,足以见证和记录她所带来的辉煌和发展。
为此,我们不避愚鲁浅薄,愿为我们所热爱的城市、所笃嗜的灯谜,写下她那重又焕发青春的30年的迷人风采,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来到。

一、30年来,上海群众性猜灯谜活动一浪接着一浪
上世纪70年代末叶,随着文艺的复苏,灯谜活动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终于得到了改变。春江水暖鸭先知,在1978、1979年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黄浦区文化馆、南市文化馆等已先后恢复了灯谜活动,创建了“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组”、“黄浦灯谜之友社”、“魁星阁灯谜组”等。上海谜坛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出现了,灯谜活动开始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
请看上海灯谜活动的大事编年:
1979年的春节,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组第一次应邀派员参赴江苏南京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全国九城市灯谜会猜”活动,自此,以“雅俗共赏,深入浅出”为旨归的“海派灯谜”在谜坛登台亮相,遂为全国谜人所关注。
1981年春节,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全国灯谜函寄会猜,共收到国内33个市、县的灯谜作品2000余条,供市民展猜,创当时记录,这是“文革”后上海第一个较大的谜会。同年农历上元节,上海市青年宫、黄浦区文化馆、南市区文化馆、卢湾区工人俱乐部、浦东文化馆等五单位联合举办“元宵灯谜会猜”,市民踊跃参加。
1983年9月20日至22日,上海市青年宫、《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等联合单位举办“中秋赏月谜会”,谜会共设“月谜”、“艺术灯谜”等八大馆,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93个青年宫、文化馆(宫)、俱乐部寄来5000多条谜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等国家领导人为谜会剪彩,堪称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谜会。嗣后,上海电视台拍成《中秋赏月谜会》专题片播放,市青年宫还编成《中秋赏月谜会艺术灯谜》大型画册。
1984年元宵,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市电视台、文汇报联袂举办“春申谜会”,全国21个城市的谜家、谜人到会,谜会设一廊、一台、十馆,展出各类灯谜4200余条,光顾者达34000多人次,上海及各地有十几家新闻单位派出记者采访。上海电视台还专门摄成《春申谜会》,让市民观赏。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编成《春申谜会》特刊以作纪念。
1984年9月下旬,市职工业余兴趣联合会举行联欢会,上海职工谜协(筹)举办了“灯谜大奖赛”,沪上众多猜谜爱好者参与角逐冠军。同月,市青年宫举行中日青年大联欢活动,会上还举办了别具一格的“中日友好谜会”,中日两国青年共猜灯谜。
1985年元宵节,市青年宫也举办了大型谜会。1986年9月18日,上海市青年宫再次同电台、电视台举办了“中秋赏月谜会”,谜会还面向全国举行了征诗、征联、征谜活动,并进行“全国青年谜手大赛”。1987年劳动节,第二届“春申谜会”举行,在《新民晚报》上举办有奖征射。
1989年元宵节,南市区文化馆文庙庙会举办有奖猜谜。5月,市职工第二届文化艺术节虹口分场举行“飞虹杯灯谜大奖赛”。10月11日至13日,作为黄浦艺术节的压台戏,浦东灯谜协会举办“红楼谜会”,与会的有20多个省市的谜坛人士,泰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谜家也闻讯参加了创作比赛,会上还举行了名为《红楼梦与谜语》的学术探讨会。
1990年元宵,市工人文化宫和市职工谜协举办规模盛大的上海市职工首届 “鸿雁杯” 灯谜大赛,百余名申城谜坛虎将弯弓射虎大显身手,沪上各区的灯谜协会(组)和基层灯谜组织均组队参赛。
1991年元宵,市工人文化宫、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举办“上海职工诗、联、谜大联赛”,决出第一名,并命名为“状元”。同时,市群众艺术馆和浦东、杨浦、浦南、川沙等新区所属文化馆,举办“开发浦东、振兴中华”全国部分省市灯谜创作邀请赛,来自北京、福建等21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港、泰国等地组织和谜友400余人,寄来谜作2500多条参赛。10月,作为市总工会“爱我上海、兴我上海”上海市职工第三届文艺博览会徐汇分场重头戏,徐汇区工人俱乐部举行“凤祥谜会”。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尤其是80年代中期,是申城谜坛的第一个鼎盛时期。除了上述例举的一些主要谜事活动外,群众性、经常性的谜事活动更是此起彼伏,各地的“大家猜”活动热火朝天,给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大家猜”是上海灯谜活动具有原创性的一种猜谜形式,他不同于南方广东、福建两地的“谜擂”,粤、闽两地虽然也设台悬谜,但其谜板上悬有众多编号之谜,台下射者报号猜谜,主桴者鉴别中否,不对时敲鼓以鼓声“不通,不通”示意未对,虽颇具谐趣,但在猜者众多的上海谜场显然不适应,故海上谜场,往往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对众悬射:所谓面者,即是在猜谜场地拉绳(或设板)广悬谜条,旁设“对奖处”以衡中否发奖,可照顾到一般群众猜谜之需。另外,所谓的“点”,则是辟一谜台,桌上放有较重的奖品多种,台旁设一黑板或扩瓷书写白板,由主持人一谜一谜地出题,边启发边猜射,猜者在台下举手,由主持人点请,猜对当场发奖,限时未中者,当场揭晓。这种互动式的“谜擂”,深受猜者欢迎,遂成为上海品牌的“谜擂”形式,还被冠以草根式的名字“大家猜”流传至今未衰。一段时间里,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青年宫(原“大世界”)、黄浦区文化馆(原“先施乐园”)、浦东文化馆、徐汇区工人俱乐部、闸北工人俱乐部、沪东工人文化宫等地每周都有一次谜会,从周日到周六的晚上,上海滩上每天有谜可猜,构成沪上文化娱乐的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其中数市宫的“周二谜会”和市青年宫的“周三谜会”更为出名,引得好谜者近悦远来,甚至外地谜友也会千里迢迢,赶赴上海,过上一把谜瘾。
上海市青年宫(当时也称“大世界”), 开始自1980年秋天的“周三谜会”,连续八年。谜会最早缘起培训基层团干部而开设“灯谜知识学习班”,让学员施展学到的猜谜本领的,每逢星期三举行,一发便不可收,八易寒暑,一举就办了四百多场,有人戏称它为风靡海上的“马拉松”谜会。当时灯谜圈子里的人几乎都知道上海青年宫(大世界)有个“周三谜会”,上海滩有个灯谜“响档”。如果说,“周三谜会”红遍了大上海,红遍了长三角,也不为过。像如今活跃在申城乃至国内谜坛的一批中青年谜家,当时全是“周三谜会”的常客。
1995年11月,浦东文化官举行 “爱我中华爱我浦东‘广洋杯’海内外灯谜精英赛”。全国各地有21名选手入围参赛,台湾、香港及泰国等地的十多位谜友光临祝贺。
1997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四),东方谜院(筹)在市工人文化宫二楼举行“中秋赏月谜会”。
1998年3月“上海集邮节”,在上海集邮大楼四楼、市工人文化宫分别举行大型集邮灯谜专场活动。真可谓:“虎年虎将射文虎,邮节邮坛品珍邮”。 第二年3月“上海集邮节”期间,这项活动继续举行。
1999年浦东文化馆9月24日(八月十五)~25日举行上海市第二届“广洋杯”情系澳门迎回归谜会,期间召开“新世纪灯谜的传承和活动方式的构想”研讨会,并举行《濠江归航》首发式,上海及一些外地灯谜组织、谜人参加。千年末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金陵东路上的美丽、新黄浦等四家装潢店联合举办“金陵千禧灯谜会”,谜条从西藏中路一直挂到相隔好几里路的盛泽路。
2000年4月17日,浦东开发开放十周年前夕,浦东举行纪念谜会。
2004年9月25日,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要举办地浦东周家渡社区,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展示之一的“情系世博科普灯谜竟猜”闪亮登场。2005年2月23日(正月十五),杨浦区中原文化馆举办“中国年·民族魂——庆元宵灯谜展”。
2000年起,上海文化街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每年在春节举办“迎新年书城谜会”,迄已连续举办了9个年头,谜香伴随着书香,浸润着人们的心脾。
20世纪90年代以后几年,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取向的日渐丰富,上海谜事活动较之前一个10年,相对呈走弱趋势。但沪上谜坛还是继续取得可喜的成绩。沪上谜事活动不单纯追求形式的“搞大”,而是更注重质量和创新,即“搞精”、“搞新”。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谜坛同样充满了挑战和机遇。灯谜及其活动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继续发展,使经济搭台,灯谜唱戏?这是考验沪上谜人智慧的一道试题,上海谜人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而且继续取得令人瞩目的佳绩,申城谜坛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2006年,中秋佳节,在静安公园举办的“咖啡节”上,上海谜家又一次地登台展猜,让谜花之香借着异域的咖啡之香一吐芳馨。
2006年元宵,由上海谜家策划,会同山西晋中旅游局等单位举办的绵山灯谜国际大赛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关注,一千多灯谜爱好者踊跃投稿,上万人参与了网上竞猜,还有50多名国内外灯谜高手在山西绵山参加了现场比赛。这次活动尝试灯谜与旅游结合,在与商业合作中小试牛刀。同时,首创在谜赛中设立“风险题”,以提高灯谜的娱乐功能。
上海灯谜活动不断改革和创新,表现是多方面的。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文化宫(馆)的灯谜活动略显冷落。于是,不甘寂寞的海上谜人又想起了茶楼。利用暇余时间,找一家茶楼,消停半日商略文虎,既打了“牙祭”,又打了“灯谜”,来个物质、精神两相顾。这种时髦话称之为“AA制”的“雅集”立刻得到了众谜友的赞同。但大家品茶谈谜,往往席虽散而意犹未尽,于是想到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如能制作成自娱自乐的灯谜网站,将各人猜过的灯谜,谈过的想法整理一下,公诸网上,彼此交流赏玩,不亦乐乎。于是上海灯谜网(海上谜谭)就应运而生了(海上,指的是这班玩谜朋友栖身的城市;谜,指的是大家爱玩的东西;谭,是指闲聊谜事)。谜坛耆宿陈以鸿前辈闻讯,特地深情地寄来一首“藏头诗”为勉,诗曰:“海天往事忆犹新,上苑英华忍委尘。谜学于今重振起,谭微须仗后来人。”现在上海灯谜网也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顶尖灯谜网站了。
2006年12月3日,上海谜家在上海古籍书店成立50周年“传承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中,举办《中国灯谜文化》讲座。
2008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梅陇文化馆合办“迎新猜谜会”。
2008年的春节至元宵,在有着480年历史的名园——南翔古猗园举行为期半个月的“新春灯谜会”,分为“悬挂谜条展猜”和“猜谜擂台专场”两种。
同年,上海枫泾古镇举办了春申有史以来第一次的“上海灯谜艺术节”。
2009年的上海灯谜活动越发红火: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春节、元宵有谜擂台,梅陇文化馆除夕有谜会、福州路上海书城春节有谜会,南翔古猗园举办为期24天的“”,枫泾举行从1月18日至2月7日的“第二届上海灯谜艺术节”,等等。
上海的灯谜活动正赶上了一个好年代,灯谜成了各种节日不可或缺的“娱乐大餐”,几乎达到了“无谜不成节”的程度。

二、各种传媒积极参与、支持,让灯谜“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海的灯谜活动在这30年里,能如此蓬勃地开展,这和广大传媒的介入分不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就已经同谜界联合举办了多项重要谜会。
1980年代第一个春节,上海电视台播出《猜谜的秘诀》节目,用电视形式介绍灯谜知识,当时在国内还十分的罕见。
1981年元月,党报《人民日报》上发表上海谜家介绍猜谜的文章,同时发表了上海谜人的部分谜作,沪上谜界倍受鼓舞。同年新春佳节,比首届央视春晚还早两年的中国电视史上第一台春晚——上海电视台大联欢,整台节目就是以猜灯谜的形式贯穿始终,灯谜都以演员名字制成,十分有趣。从这年起,上海谜事活动迅速发展(注:今年农历年初四晚上8:25的上视《艺术人文》频道,播出《今春重相会》以回忆形式重新与当年参与节目的健在的老艺术家、老谜家重温旧情,一抒心愿,这台节目也由该谜家用新创的灯谜串场引出众但老艺术家登台献艺)。
1982年仲夏,黄浦区“灯谜之友社”会同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电波中播出“文艺猜谜乘凉晚会”,在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中穿插有奖猜谜,文艺界著名人士朱逢博、程之、梁波罗、严顺开等人出席,收到听众猜谜答卷数以十万计。
1983年中秋,当时的上海电视二台全程跟拍上海市青年宫的“中秋赏月谜会”,让观众首次见到如此高规格、高水平、众多的艺术家甘当配角,为谜献艺,纷纷写信叹为观止。众多海上大师级的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如名驰画坛的唐云、王个簃、朱屺瞻、沈迈士、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应野平、孙仲威、张雪父、俞子才、乔木、曹简楼、申石伽、郁文华、曹用平、颜梅华、陆一飞、吴野洲、陈家泠、杨正新等;如蜚声书苑的胡问遂、钱君匋、赵冷月、任政、徐伯清、周慧琚、林仲兴、张森等;如饮誉印坛的陈巨来、叶路渊、韩天衡、钱茂生、童衍方等,他们特地为谜家“挎刀”,应命创作特件画图、书法和印章,这在书画界和谜界,还是罕见的,虽不敢称绝后,实属空前的盛举。后来由上海市青年宫编印成精美的《中秋赏月谜会艺术灯谜选》画册,成了谜家们竞相搜藏的珍品。 

1986年元宵节,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电视台主办“家庭元宵猜谜会”,后由刘必霖执导摄成专题电视。
1989年4月,《新民晚报》刊出“金兔杯”猜谜赛,上海前30名优胜者再经笔赛决出一、二、三等奖。
1990年中秋节前夕,市青年宫、《上海文化艺术报》等单位在报上举办“大世界征诗、征联、征谜活动”。
上世纪90年代,东方广播电台由陈濛主持的名牌节目《东方大世界》,每晚吸引着江浙沪三地的爱谜听众,其中的“快乐的陷阱”(猜“连环灯谜”)、“空中打擂”等,堪称经典, 1993年9月,东方广播电台邀请南京、黄山、漳州、苏州、天津和上海的谜家聚首申城,举行部分城市“谜坛精英赛”,通过互相攻擂、接受主持人和听众出谜竞猜,当众在空中决出优胜者,至今犹为谜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成功举行这次谜会的基础上,1994年元宵期间,东方广播电台又出大手笔,举办了令海内外谜界瞩目的中国首届“东方谜王赛”,来自各省市(包括台港)的近30名谜林高手,在沪激烈角逐第一位中国东方谜王,这是一次高规格、高品位、高水平的灯谜盛事,举办这样的谜赛充分体现了上海人的气魄。当时的决赛是在元宵之夜,赛台即搭在市中心淮海路北侧的复兴公园内,是晚决出“谜王”为绍兴青年谜家章镳,他披红挂彩,饮“状元红”美酒,跨上枣红大马,绕公园一周,上海电视台由贾光华先生执导,拍成了专题片,向市民播放。自此以后,各地纷纷的仿效,一时间“中州谜王”、“西北谜王”、“八桂谜王”等均应运而生,上海在谜赛的举办上,时出新招,惹得各地羡慕,真称得上“但开风气不为师”了。
另外,上海市民所喜爱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金牌节目《滑稽王小毛》,编导葛明铭在每周“王小毛”与听众互动的时间里也经常播出“有奖灯谜”,吸引着无数听众。
1995年元旦,东方广播电台在人民公园现场举办“浦东浦西’95迎新擂台赛”。1996年11月1日,《上海老年报》举办“金秋新世纪谜赛”。1999年3月1日(正月十四)《新闻晚报》“休闲乐园”以一个版面介绍次日(元宵)猜谜场所,谜家说谜,灯谜常识和二十多条灯谜,其中包括市工人文化宫灯谜活动。2000年2月18日(正月十五)上海电视台元宵晚会《元宵明星灯谜擂台赛》,参加打擂台的多为上海的文艺明星,灯谜由上海谜家供稿。
上海报刊也经常刊登灯谜,像《新民晚报·夜光杯》原来就辟有《每日一谜》栏目,1982年复刊后更名为《今宵灯谜》,排日出谜,次日揭底,编者在揭晓谜底时,略加浅注,点明扣合方法和典故出处,深受读者欢迎,因此该谜栏被《新民晚报》读者评为 “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今宵灯谜》,二十多年来长盛不衰,成为全国报刊灯谜中的“马首”品牌,谜人普遍以在此发表谜作为荣。其他如《东方早报》近辟《金融灯谜》专栏,每周载刊金融题材灯谜数则,颇受业内外人士喜爱。此外,尚有《文汇报》也设有过《周末灯谜》、《劳动报》则有《一周双谜》,《上海家庭报》、《上海老年报》等都曾经刊出灯谜,甚至连《上海交通安全报》上也有《每周一谜》之设。另外,刊载灯谜及谜话的上海杂志也不少,例如《文化与生活》、《采风》、《电影故事》、《小舞台》、《上海故事》、《上海滩》等,都为上海灯谜活动的普及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
灯谜,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正借着现代化传媒的优势“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

三、上海滩谜社(组)众多,谜人辈出,拥有实力不菲的创作队伍
上海,人杰地灵,肥沃的文艺土壤培育出了不可胜数的文化艺术家,即便是在旧时的谜坛,早已是人才济济,名家辈出,民初的“萍社”诸家已与燕京“北平射虎社”的名流相颉颃。近年来,海上谜坛的老一辈谜家及谜坛精英为中华谜坛繁荣兴盛也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是谜界所有目共睹的。沪间许许多多的中青年谜人,也都头角崭露,活跃在灯谜舞台,几代谜人共同创造着辉煌,仅《中华当代谜海》一书,就收有上海160多谜人的佳作,上海谜人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在国内名列前茅,有人说“全国谜坛的半壁江山在上海”,虽说是句戏言,往细处想,似乎也不是没一点道理,当然我们无意据此沾沾自喜,但不妨视作对上海谜人的鼓励和厚望,大家继续努力。上海还有多人获得“沈志谦文虎奖”和“雁云佳谜奖”,也可算是这方面的一个注脚吧。
上海的灯谜组织恢复活动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率先成立谜组的由黄浦和南市(当时尚未并入黄浦区)两区文化宫:南市“魁星阁”灯谜组和黄浦“灯谜之友”社。是时,两区谜组(社)的谜家开办灯谜知识讲座和学习班,传授猜制灯谜技巧,许多年轻朋友,从此踏上“谜途”,后来成为海上谜坛的中坚。两区谜组(社)的谜家苏才果、苏纳戈、朱育珉、江更生等还应邀过江讲课,为浦东文化馆筹建谜协出力,并于1981年催生了“浦东灯谜爱好者协会”,还编印了《浦东谜刊》。
1985年初,上海市青年宫举办了多期青年干部“灯谜知识讲习班”,由南市文化馆“魁星阁”灯谜组的江更生、朱育珉担任指导老师。
1986年9月18日,上海市青年宫同电台、电视台举办第二届“中秋赏月谜会”,谜会期间,上海第一个市级灯谜组织——上海青年灯谜学会成立,由团市委副书记任会长,并出刊了《灯谜选》、《五讲四美灯谜选》等内部谜刊。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沪上谜坛之繁荣,由灯谜社团之多也可见一斑。历年来,各文化宫(馆)先后成立了灯谜组织,如“闸北工人俱乐部灯谜组”、“虹口区灯谜组”、“徐汇区工人俱乐部灯谜组”、“沪东工人文化宫灯谜组”等。还有企事业单位谜协、高校谜社,如“金山石化厂灯谜协会”、“上钢三厂灯谜协会”等。甚至还有不少不挂靠任何单位的个人谜社,如“小虎队”灯谜组、“菸菟”灯谜组、“芙蓉花”灯谜组,等等,诚可谓猗与盛哉!
1992年11月,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上海九谜家从谜35周年回顾展”, “回首商灯卅五载,喜看佳作万千条”,朱育珉、金寅、陶宽汝、苏才果、苏纳戈、申立峰、杨一峰、季国虎、江更生等九位全国知名的申城谜家展出30多年来在谜坛取得的可喜成果,引起全国谜坛极大关注。
2007年新春,上海市职工灯谜协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同时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一场大型灯谜会。这届理事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历史性地新老交替,一批蜚声国内谜坛的申城老谜家退出一线,甘居幕后。而许多60后、70后出生的,学业、事业有成的海上“新生代谜人”集体亮相,开始在上海灯谜舞台上唱起主角,引领海上谜界走向明天。
谜社繁多,谜刊自然也琳琅满目,几乎所有的灯谜社团都出过内部刊物,有的甚至是个人自费办刊。如《上海工人谜刊》(后改名为《谜苑》)、《灯谜选》、《魁星阁谜选》、《黄浦谜苑》、《浦东谜刊》、《闸北谜刊》、《金灯》、《东宫虎踪》、《丽娃谜苑》、《飞虹》等,不一而足,《浦东谜刊》最多出版了40余期,并连续蝉联“全国十佳谜刊”,这么多的谜社、谜刊层见迭出,为上海谜坛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谜人自费编印的私人谜刊(时人戏呼为“家刻本”)也大量涌现,丰富谜刊种类,如《柳叶春灯录》、《谜海拾贝五十年》、《东阳虎迹》、《一枝巢谜存》等相继问世。
上海谜家辛勤地耕耘在灯谜园地上,他们的谜作不仅披露在内部的谜刊上,尤为可喜的是,常被各地的报刊刊用发表,诸如《新民晚报·今宵灯谜》、《今晚报·每晚一谜》、《齐鲁晚报·今宵一谜》、《智力·谜苑采珍》等,皆都可见到上海谜家的作品,可见申城谜人撰谜之勤,质量之高。
更有甚者,上海有不少谜家,他们远离谜坛的是非,不图浮名,而是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但知耕耘,不问收获,然而天道酬勤,在这新中国最好的30年里,正式出版了一大批灯谜著作,为繁荣灯谜创作和研究,贡献了绵薄之力。且让我们来看一下上海谜人在这30年所梓行的谜书吧(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列):
1. 《灯谜万花筒》(江更生、朱育珉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2. 《少儿谜语新絮》(江更生、朱育珉、顾延培合编)(新蕾出版社1985年)
3. 《神州谜苑》(苏才果等编写)(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4. 《灯谜入门》(《灯谜入门》编写组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86年)
5. 《灯谜大世界》(江更生、朱育珉合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
6. 《灯谜常识》(江更生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
7. 《画中有谜》(江更生、李俊杰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8. 《台湾灯谜赏析》(江更生、李俊杰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9. 《谜语知识手册》(马念慈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
10. 《中国灯谜辞典》(江更生、朱育珉主编)(齐鲁书社1990年)
11. 《怎样猜灯谜》(江更生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12. 《猜灯谜识汉字》(江更生编著)(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13. 《猜灯谜谈体育》(江更生编著)(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14. 《猜灯谜读名著》(江更生编著)(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15. 《猜灯谜学历史》(江更生编著)(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16. 《猜灯谜析词语》(江更生编著)(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17. 《猜灯谜赏诗词》(江更生编著)(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18. 《新编谜语大全》(江申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
19. 《少年谜语大观》(江更生编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
20. 《现代灯谜精品集》(江更生、陆滋源、郭龙春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5年)
21. 《谜语金库》(江更生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
22. 《巧猜谜语》(江更生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
23. 《咪咪谜歌谜语辞典》(江更生编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
24. 《灯谜教你猜》(苏纳戈等编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
25. 《谜语大王》(江更生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
26. 《海派灯谜一万条》(江更生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27. 《少儿谜语》(江更生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28. 《实用灯谜大全》(陈振鹏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9. 《中华谜海》(江更生主编)(学林出版社2000年)
30. 《猜画谜学词语》(江更生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
31. 《猜画谜学成语》(江更生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
32. 《猜画谜学汉字》(江更生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
33. 《猜画谜学知识》(江更生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
34. 《儿童谜语》(江更生编)(学林出版社2001年)
35. 《画谜大观》(江更生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
36. 《谜语故事会》(江更生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
37. 《谜话》(陈振鹏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38. 《巧学灯谜》(江更生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
39. 《新编灯谜五千条》(江更生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
40. 《详说灯谜》(江更生著)(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
41. 《金融灯谜》(宋占义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
42. 《当代名家谜选》(郭龙春、刘二安、江更生主编)(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年)
43. 《江更生闲话灯谜》(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

从“文革”后国内第一本由谜家撰写的《灯谜万花筒》开始,《灯谜入门》、《灯谜大世界》、《神州谜苑》、《中国灯谜辞典》、《猜灯谜、学知识》丛书、《现代灯谜精品集》、《海派灯谜一万条》、《中华谜海》、《画谜大观》、《实用灯谜大全》、《谜话》、《巧学灯谜》、《详说灯谜》、《江更生闲话灯谜》等诸多谜书上架,为中华谜学的建设添砖加瓦,上海谜家是付出了辛劳和血汗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数有出版界重镇之称,上海的出版社对于灯谜著作的选题,也都青眼有加。例如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书店、上海远东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学林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等等,皆先后出版过灯谜书籍。例如:《谜史》、《中华谜海》、《现代灯谜精品集》、《谜话》、《百年谜品》、《历代灯谜赏析》、《海派灯谜一万条》等皆为上海版口碑较好的灯谜书。
还有,从上世纪70年代末参加南京谜会起,上海谜人还一直积极投身于全国性的灯谜活动。
1979年金秋,被后来称之为在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九城市灯谜会猜”在南京举行,沪上谜界躬逢其盛。
以后,匡庐谜会、竹西谜会、曹娥谜会、黄鹤谜会、金陵灯谜理论研讨会、姑苏谜会、青岛双星杯谜会、漳州中华灯谜艺术节、卧龙谜会、北京全国灯谜艺术研讨会、津门谜会、保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南京新世纪谜会、安阳全国城市职工灯谜邀请赛、黑龙江电视台“唱灯猜谜闹元宵”正月十五灯谜会猜文艺晚会、银海杯江浙沪灯谜邀请赛、绵山灯谜国际大赛等等新时期重要谜会,无不留下了上海谜人的足迹。其他参加的各地“函寄会猜”、“有奖猜谜”更是难计其数。如果我们说,上海谜家曾在全国各地的谜会乃至中央电视台上大献身手,享有一定的声誉,有的还曾引领风骚,此话也不为过。


四、上海古镇枫泾——新世纪灯谜文化的地标

1.枫泾与灯谜的历史渊源
枫泾,位于沪浙交界之处,世称“吴越古镇”,昔时镇分南北,南镇旧属松江,归江苏省管辖,故有“吴”称,北镇划由嘉善治理,因有“越”名。今全镇划归金山区,成了沪上“四大古镇”之一。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枫泾旧名“白牛市”,又名“白牛村”,因宋代陈舜俞(号白牛居士)曾居于此,故有此名。后世仰陈氏清风亮节,因名“清风泾”,后沿为“风泾”,清代时才改名“枫泾”。
上海的金山及其枫泾古镇,与灯谜素有渊源关系,据《重辑枫泾小志》记载,元宵有“演龙灯”活动,枫泾的百姓“俗尚华饰”,而又“人务机智”,想来春节元宵少不了有赏灯猜谜之举的。清光绪中叶,婺源(今属江西)籍谜家江峰青(字湘岚),就是当时浙江嘉兴府嘉善县知县。枫泾在其治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以想见当时枫泾的元宵节多有猜谜。更何况,这位爱谜的县太爷挺会拿谜说事儿,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农历十月初十,适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江县令在“魏塘署中”的“丰乐园”,置菊花千株,在园中悬灯庆贺,“撰句索联,传笺猜谜”,写颂联,制灯谜,以为祝寿之娱。事后编成谜书《莲廊雅集》(详见《中华谜书集成》第二册1429页至1442页),分上两卷。我们细阅全书,内中还有提及枫泾的灯谜哩,谜曰:“斯人陈令举(嘉善人,号白牛居士)”(打古人名一),谜底:“伯牛”。陈令举,即宋代进士陈舜俞的字,枫泾就因他而得名。“伯牛”是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见《论语·雍也》)。然而,可惜的是,竟将其中“撰句索联”的42位撰联者的对联和大名删去,遂使我们难以获得有关清末枫泾谜家进一步的信息。
在此以后,金山出过一位诗人兼谜家,他就是曾任诗社“南社”主任的姚石子(1891—1945),本名光,字凤石,石子为其号,又号复庐(寓有光复汉土的民族之意)。他是金山人,诗人高燮(吹万)的外甥,著有诗集《浮梅草》、《荒江樵唱》等。非但诗写得好,而且灯谜也十分精通,其谜作《秋棠馆谜选》原载1914年《白相世界》杂志,后被韩少衡(隐盦)辑入其所编的《百家隐语集》中(详见《中华谜书集成》第三册)。祖籍枫泾的丹青世家丁悚、丁聪父子也都是嗜谜有癖的行家,于此足见枫泾古镇与灯谜的情缘不可谓不厚。
如今,在这块与灯谜文化有着渊源关系的枫泾,在新世纪里又成了海内外谜人瞩目的灯谜活动的热土。

2.上海有史以来,以灯谜为主角的“第一届灯谜艺术节”在此登场
2008年的元宵,在市旅委领导和金山区旅游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枫泾镇政府的悉心指导下,在上海市职工灯谜协会的鼎力参与下,由枫泾旅游公司承办了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的“上海灯谜艺术节”,获得了圆满的成功。首届上海灯谜艺术节,无论在上海灯谜历史上,还是上海旅游发展史上,它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何以上海有史以来,以灯谜为主角的“第一届灯谜艺术节”会在枫泾登场呢?这既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首先,因为上海的灯谜活动,自其开埠以来就一直蓬勃地开展着,尤其是近30年,更是搞得红红火火,沪上拥有为数众多的谜社、谜人和爱好者(俗称“粉丝”),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在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同时,需要健康有益的精神生活,灯谜具有“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增进知识,传承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功能,同时又是逢年过节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因此人们在欢度春节(含元宵节)时,自然会玩起灯谜来,让灯谜在灯节中挑大梁,担任主角,是顺理成章的事。“舶来品”的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父亲节”、“母亲节”都能纷纷抢滩登场,更何况让我们这个广有人脉,且具一千多年历史的灯谜来唱主角,办个“灯谜艺术节”,受人欢迎自是意料中事。
其次,上海是一座文化、经济相当繁荣的大都市,商业、娱乐业尤其发达,早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有头脑的商家就垂青这个人们喜闻乐见的灯谜,他们在游乐场和商店里悬谜设奖,邀游促销,如“大世界”游乐场由“萍社”诸谜家轮流值课悬谜款客,南京路附近的“知味观”菜馆悬谜赏菜吸引食客,北京路“天平电料行”以电器为谜彩招徕顾客,南市城隍庙笺扇店悬谜揽客,甚至大南门大佛厂酒酿圆子摊也曾在元宵挂出过灯谜哩。近年来,灯谜备受商家关爱,逢年过节,淮海路上的“太平洋百货”有灯谜,南京西路的“梅龙镇伊势丹”有灯谜,虹口四川路的第七百货商店有灯谜,静安公园举办洋饮料“咖啡节”有灯谜,豫园商城“灯会”有灯谜,福州路上海书城有灯谜,桂林公园、古猗园等也有灯谜。
在大上海商家处处有灯谜的氛围里,处于灯谜文化积淀深厚的金山枫泾,枫泾旅游有限公司老总慧眼凝视灯谜,在市旅委、金山区旅游局、枫泾镇人民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和上海职工灯谜协会等单位联手办起“第一届上海灯谜艺术节”,本是水到渠成的事。
再次,有了魄力过人的枫泾旅游有限公司丁四云老总的投入,加上身兼“好好之旅”旅游总经理和上海职工灯谜协会会长双重职务袁杰先生的精心策划,以及上海谜协骨干组成的强干的团队配合,使得“第一届上海灯谜艺术节”办成了高规格、高水平的神州谜坛盛会,被人们评为“2008年十大谜事(活动)”之首。
2008年新春,“首届上海灯谜艺术节暨谜王争霸赛”隆重举行,沿用的是灯谜与旅游商业结合的模式。“灯谜艺术节”在新春至元宵联合举办,地点是上海旅游胜地枫泾古镇。
第一届上海灯谜艺术节的成功,是精心策划和踏实操办的结果。
第一,是内容的安排合理,有面,有点,有远,有近,有宏观,有微观。
首届艺术节主要由有以下几项内容组成:
1. 举行“上海职工灯谜协会枫泾创作基地”揭牌仪式暨;
2. 选择500条根据枫泾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创作的灯谜和数千条传统灯谜,分别布置在古镇各标志性景点,吸引全国各地灯谜爱好者和游客的参与;
3. 举办“海内外枫泾古镇民俗灯谜创作大赛”,评选佳谜30条以上,发放奖金及证书;
4. 压轴大戏——邀请全国50位灯谜高手莅临枫泾参加“全国谜王争霸赛”,决出谜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以及其他5名进入决赛的“谜传胪”,奖金共设12500元。
主办方通过《上海灯谜网》及其他兄弟网站对“枫泾人文题材”灯谜的征集,将下列“枫泾人文题材”向海内外公布:

枫泾人文景观的灯谜素材
1.镇名(含别名、美称、古称)及地名
枫泾、风泾、风泾镇、枫泾镇、清风泾、枫溪、芙蓉镇、荷叶地、白牛、白牛市、
白牛镇、白牛村、吴越名镇、西南门户、“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围棋之乡。
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中大街、南大街、枫泾市河、中市河、西市河、
定光塘、东栅、南栅、西栅、北栅、莫乃弄、油车弄、下塘街、盛家弄、圣堂弄
思古弄、 姐妹弄、金家弄、摸奶弄、朱枫公路、新泾路、商城路、游船码头、白牛路、青风路、320国道、竹行桥、华亭、米筛桥、张家桥、工农桥、人民桥。
  
2.名胜古迹
玉虚观、圣堂、界河桥、石牌楼,、“东栅”石坊、枕河老屋、古戏台、生肖石、火政会、救火船、三百园、百篮馆、朱泾乐业、枫泾薄稻、枫泾猪、石泰山制药房、致和桥(元代所建)、圣堂桥、瑞虹桥(明代建)、虹桥、广济桥、跻云桥、宝源桥、秀兴桥、南丰桥、二丰桥、惠安桥、虹桥堍、北栅桥、施王桥、三百园、夫妻石、廊棚一条街、长廊、三桥景区、牌坊、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大清邮局旧址、三百园、百篮馆、百灯馆、百行馆、丁聪漫画陈列馆、施王堂、朱学范生平陈列馆、丁蹄手工作坊、古戏台、大清邮局、丁义兴宅、火政会(旧时消防机构)、龙王堂(旧时消防机构)、救火会(旧时消防机构)、人民公社旧址、毛泽东像章珍藏馆、小丁书房、小丁书屋、三釜书屋、顾水如故居、顾水如纪念碑、蔡以台读书楼、沈蓉城故居、海瑞庙、海瑞寺、郁家祠堂、性觉寺、梵香林、月明庵、天命堂、天主教堂、古银杏、百年天竺、八角井、陆公井、双亭廊、杨家祠堂、王厅、古长
廊。

3.名厂名店
石泰山(制药房)、全盛(民信局)、汪协源(民信局)、顺成(民信局)、丁义兴、中洪大院、金轩(大酒店)、百乐门(大酒店)、新世纪(大酒店)、宁波(大酒店)、
晨社茶馆、唔呶喔哩、金枫(酿酒公司)

4.特产名菜
枫泾四宝:黄酒、丁蹄、状元糕、天香豆腐、红烧豆腐干、童子鸡、菜卤蚬、红烧
肉、薰拉丝、“十二月菜肴歌:正月螺丝二月蚬 桃花三月甲鱼肥 出洞黄鳝四月底  五月拉斯吃不厌 暴子弯转六月红 七夕要吃四鳃鲈 八鳗九蟹十鳑鮍 十一十二吃鲫鱼。”农民画。

5.人文艺术
“三画一棋”: 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顾水如的围棋;《丹青蕴情》
民间艺术: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农民画刺绣、
农民画丝毯、富林农民画。

6.枫泾名人
陆贽(唐朝宰相)、陈舜俞(字贤良,宋屯田员外郎)、施全(宋义士,封定海侯)、海瑞、海青天、陈以诚(明御医,曾随郑和下西洋)、郁应元、郁宗蕃、郁景琦、郁以瀚、蔡以台(字季实,号兰圃,清乾隆二十二年状元,著有《观光集》等)、本冲(清代僧人)、沈蓉城(清代诸生,著有《枫溪竹枝词》)、谢墉(清学士)、谢恭铭、丁聪、小丁(丁聪笔名)、丁悚(丁聪之父,字慕琴)、程十发、程子美(程十发祖父)、程欣木(程十发之父)、张家九(程十发之师)、顾水如(围棋大师,吴清源、陈祖德之师)、俞明(1884—1935,字涤烦,一字涤凡,画家)、袁世钊(1904—1931,一名士钊,又名钊生,革命先烈)、陆龙飞(烈士)、朱学范(前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陶芑生。
枫泾农民画家:陈富林、曹秀文、朱素珍、陈芙蓉、陈卫雄、李金华、龚彩娟、王金喜、曹金英。

7.其他
部分煤油灯: 豪华吊灯、号志灯、仓灯、油汽灯、车灯、航运灯、鸦片灯
部分篮头名:元宝篮、饭篮、菜篮、果品篮、长篮、扁篮、元宝篮、针线篮、布篮、纱篮、文房四宝篮,礼品篮、摇篮一
民俗风情:演水龙(旧时消防演习)

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在《劳动报》上举行枫泾题材的“有奖灯谜”征射,并以“枫泾四宝”之一的“丁蹄”为奖品。
处处以推介枫泾旅游为目的,以灯谜娱乐为载体,其对于古镇枫泾的宣传、广告效应达到意想不到极佳效果。不但全国了解、知晓枫泾是个有特色的古镇,甚至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人们都聚焦到了素有“吴越古镇”之称的旅游胜地枫泾。
第二,结合枫泾水乡文化古镇的特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展开这次灯谜活动。在数千米长的沿河长廊悬挂2008条灯谜,以寓意欢度2008年春节。在“三百园”悬挂每天奖金100元的“重奖灯谜”,如猜不中,奖金与日俱增,直至元宵每谜1500元。在古戏台举行“全国谜王争霸赛”。还不惜工本专程赴苏州赶制古装状元、榜眼、探花的戏服、官帽(男女两套),为“争霸赛”获胜者穿戴乘花船游河之用,充分体现古镇水乡风情与年节欢娱,又处处突出推介枫泾旅游特色(其“水上婚礼”也是一大特色)。
第三,办成干干净净,“高清”灯谜大赛。本届灯谜艺术节由于奖金丰厚,无论是“谜王赛”还是“重奖灯谜”,吸引着世人的眼球,然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一次最干净、没有任何“猫腻”的谜赛。谜题由专人出,保密程度高,纪律严明,为了力矫以往谜赛“胳膊朝里弯”的“乡土观念”陋习,以示公正、公开、公平,谢绝上海谜手参赛,评委皆由上海及台湾(因无选手参赛)专家学者担任。所有谜赛皆为原创海派风格灯谜,可谓“灯谜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发扬精干的团队精神,本次艺术节的工作人员除了两位评委年逾花甲的老汉外,其余皆为年富力强的海上“新生代”谜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惮劳累,辛劳地为全国谜家服务,赢得了各地谜友的尊重和赞扬,为上海灯谜艺术节作出了努力。
由于首届上海灯谜艺术节取得巨大成功,海内外谜人好评如潮,有的说:“大上海,大手笔!本次比赛,上海谜协把灯谜和商业完美的结合起来,给全国灯谜活动树立了一个里程碑的标志。怎样让灯谜这民间文化更加大众化,更加娱乐化,更加商业化,上海谜王赛做到了! 这也是广大灯谜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济搭台,灯谜唱戏。通过灯谜这么一个载体,来推动旅游,推动当地经济影响。而灯谜也借助商业的运作,更大的在群众中推广和普及。”有的说:“金山区枫泾镇,现被定为上海市灯谜活动的永久性基地,这可是全国谜界的首创!” 
然而,更可喜的是,谜事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据统计,因举办“首届上海灯谜艺术节”,来枫泾古镇旅游者较往年翻了一番,金山区旅游局、枫泾镇人民政府等对此也大加褒扬。因此首届“上海灯谜艺术节”甫一落幕,便当即决定今后将每年举办“上海灯谜艺术节”。

3.“第二届灯谜艺术节”更具魅力
在第一届灯谜艺术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枫泾又匠心独运地筹办起更具魅力的“第二届上海灯谜艺术节”。
本届艺术节,把金山枫泾著名的民间艺术品牌农民画向世人展示,以一幅幅古拙可爱、富有乡土气息的农民画作为灯谜创作素材,遍向海内外灯谜高手征配画谜,在《上海灯谜网》上露布100幅经过精心挑选,有“别解”余地,可容谜家驰骋想象,能配设谜底的农民画,供大家创作。一时间,有好几十位谜家,寄来近千则构思巧妙的农民画画谜,业已评选出最优秀的30帧,公诸《上海灯谜网》,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艺术节开幕式后,在“枫泾谜宫”展出时,受到了广大游客和谜家的欢迎和好评。上海电视新闻和报纸还特报道了这些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农民画画谜。
艺术节还将举行“全国谜林大会”,别出心裁地分男女两组,一为“巾帼赛”,一为“雄风赛”,设有奖金多项。届时将有80余名顶尖谜林高手云集枫泾角逐。
另外,艺术节在最后一天,邀请海内外谜学专家举行以“枫泾与灯谜”为题的“高峰论坛”,据悉,迄今已收到质量上乘的论文30余篇。
这一届艺术节,还增设一项内容,在枫泾筹建上海首家“灯谜历史资料馆”,庋藏与灯谜有关的谜家手稿、谜书、图照等文物。
最后我们以两位海上著名老诗人兼灯谜大师的对本届艺术节的贺诗和贺联,以为恭祝这次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更为枫泾成为新世纪灯谜文化的地标而颂祷。
陈以鸿先生的贺联:

“谜林大会”开幕志喜
名区夙著枫泾,大地风清,千秋美誉三春景;
谜会重兴沪市,上元灯艳,万众欢迎二度梅。
己丑新正陈以鸿撰句并书(注:原件为陈先生隶书联)

陈一凡先生的贺诗:

欣闻第二届灯谜艺术节在枫泾举行,老病不克与会,谨赋七绝二首致贺。
春风吹抚白牛肩(注1),虎帜重张又一年;
若使蓉城赓好句(注2),定将胜事谱新篇。
(注1):枫泾,旧称“白牛”,因宋进士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居此而得名。
(注2):清代枫泾诗人沈蓉城曾作《枫溪竹枝词》一百首,流传至今。

欣闻故里耸谜城(注1),河西廊沿隐甲兵;
遥感春灯吐虹气,心犀一线已通明。
(注1):指枫泾将创建“灯谜历史资料馆”。

2009年1月28日初稿

阅读次数:9371
灯谜赏析
我和上海的灯谜故事
“‘两个文明’一起抓”谜作评析二则(孟凡祥、陈春祥)
“感”字入谜话别解
闲话“蛇谜”(附图)
“临”字入谜话别解
“利”字入谜话别解
素无人知的天津“藏拙谜社”
“机”字入谜话别解
陈政谜作评析一则
“春”字入谜话别解
“朝”字入谜话别解
杨基平先生评析刘茂业谜作
“程”字入谜话别解
“息”字入谜话别解
南翔记忆
“才”字入谜话别解
南翔赛外
第五届南翔杯自荐佳谜评析之七
第五届南翔杯自荐佳谜评析之六

海上谜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2 SH-DENGM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