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 首页 | 谜坛 | 灯谜 | 谜话 | 文献 | 图照 |
灯下乱弹(15)
发表日期:2009-10-09 09:19:30
刘 茂 业

★亲朋好友有时会好奇地问我,为什么喜欢猜谜?我回答,有灯谜要让我猜呀。后来我发现,上述“妙答”居然暗合了登山界的一句名言,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儿。

★上海灯谜艺术节上,担任主桴的海上谜家称灯谜是“玩玩的”,曾引来部分谜友争议。恰好最近在看一本书《民国那些人》,说到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者之一的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
淡淡一句“好玩儿”其实背后藏着颇多深意。世界上很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他们自己常常是为了好玩。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虽然灯谜家的“玩玩”和语言学家的“好玩儿”是没得比的,但至少,在灯谜大赛前,给参赛谜家减减压,让其放松心态,轻装上阵,说灯谜是“玩玩的”并无不妥。

★袁枚曾说,人可以木,诗不可以木。作为性灵派诗人的此言,对我们可以有启迪。作为谜人,“木讷”如我者但无妨,而作谜可就要努力追求灵气和才情了。

★今年2月10日《京华时报》一则消息《有人出灯谜有人猜灯谜,市民打起灯谜擂台赛》,开头为:昨天(2月9日)是元宵节,主打“灯谜”的“市民灯谜擂台”在(北京)西城区文化中心上演。元宵节一般是以“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为主,而“作灯谜”的传统习俗却在昨天举办的“市民灯谜擂台”上得到恢复。
我感觉有点莫名其妙。或许是我吹毛求疵,或许是记者、编辑对灯谜不了解。“猜灯谜”中的灯谜原本不就是“有人出”的?“猜灯谜”和“出灯谜”分开来说事岂非多此一举?试想一下,如果让娱记来报道一部电影首映式,标题叫做《有人拍电影有人看电影》,我不信读者不“拍砖”。

★一则谜作中谜法用得过多,未必会成为佳构,好比营养过剩,反而弄巧成拙。专家称,太湖蓝藻爆发也是因为营养过剩,道理还真有点相近。

★去年,从坊间见到一册较罕见的民国谜书,巾箱本,薄薄的三十几页,书主竟敢开价二百多元。以前也曾遭遇过几本旧谜著,因嫌价高而失之交臂,想想这辈子此书也许和你仅有一面缘,咬咬牙还是购回来。
区区业余喜欢搜集谜书,钱南扬《谜史》载有自战国荀况所撰《荀子·赋篇》以来各朝的谜集有八十余种,但仅称“所得不过什一”,无疑,寻觅谜书没有尽头,这是一条不归路,且让我享受那种在路上的感觉吧。

★一位青年谜友和我探讨几条灯谜,我直言自己的观点,他基本无异议。但对有一点批评意见他不以为然,理由是,这种谜法网上很流行,我哑然失笑。“流行”又怎么呢?君不知有个“流行定律” ——绝不是最好,最好的都流行不起来。

★央视戏曲主持人白燕升新近出了本带有传记色彩的散文集《冷门里,有戏》。他一直认为:凡是津津乐道于让内行看的文学艺术门类都将走向灭亡,凡是着眼于让外行看的,能让外行感兴趣的艺术门类一定翻身。历史上京剧、地方戏、小说、诗歌繁盛的时节,都是因为外行人对它感兴趣。现在光盯着专家、内行、戏迷、票友,仅满足他们的需要是一种慢性的安乐死。
斗胆以为,灯谜的发展也必须要让“外行感兴趣”,只有更多的“外行”参与,灯谜的前景才会灿然。如若仅满足于谜人圈内津津乐道,谜界同人自说自话,它的生命力不会强大。

 (以上原载《中华谜艺》第20期)
阅读次数:3455
陈政谜作评析一则
“春”字入谜话别解
“朝”字入谜话别解
杨基平先生评析刘茂业谜作
“程”字入谜话别解
“息”字入谜话别解
南翔记忆
“才”字入谜话别解
南翔赛外
第五届南翔杯自荐佳谜评析之七
第五届南翔杯自荐佳谜评析之六
第五届南翔杯自荐佳谜评析之五
南翔观灯记
含英抱幽馥,佳会良在兹
第五届南翔杯自荐佳谜评析之四
第五届南翔杯自荐佳谜评析之三
第五届南翔杯自荐佳谜评析之二
第五届南翔杯自荐佳谜评析之一
“非遗点亮生活”第五届“南翔杯”全国灯谜邀请赛开幕式选手代表发言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海上谜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2 SH-DENGM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