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 首页 | 谜坛 | 灯谜 | 谜话 | 文献 | 图照 |
清代猜谜遍申城
发表日期:2010-08-25 08:39:14
——老上海的猜谜轶事琐谈(一)

 江更生

上海的猜灯谜活动,大概在明代已十分流行了。现据明代都穆所撰写的嘉定方志《练川图记·风俗》记载:
上元,采柏叶结棚门外,放灯甚盛。有楮、绢、琉璃、麦杆、竹丝诸品,皆绘人物故事及花果禽鱼之状。又有楮剪人物,以火运之者,曰 “走马灯”。藏谜而商之者,曰 “弹壁灯”。
都穆(1458—1525),字元敬,明代弘治进士,金石学家、藏书家,乃海上名士陆深的岳丈。由此可见,至少在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4),猜射灯谜已经成为上海地区元宵灯节期间,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了。似乎当时仍是沿袭着宋时留下的习俗,在灯节的花灯上粘着谜条,供人猜射。也许是为了让观灯的游人的活动空间更大些,这才想出了将灯贴在壁上再粘谜条的“壁灯”来。于是产生了“弹壁灯”的名目。我想,弹字,在此应作为动词,是“射”的同义语,也就是猜射灯谜的意思。因为灯谜比较难猜,因此灯谜博得了“文虎”或“灯虎”的雅称。
到了清代,猜灯谜更是成了各种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为了助兴,出谜的人常在谜灯之下放置各种“彩头”(即奖品),大多为笔、墨、纸、砚、巾扇、香袋、果品、茶食等物,如果猜中则可当场检取,这些情况,在上海图书馆藏的康熙刻本《嘉定县续志》里记载得明明白白。
有关清中叶沪渎猜谜的盛况,我们可从前辈谜家叶友琴的《沪城射虎记》一文中,领略一二:“自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十三年间(1874),上海泉漳会馆火神庙,时有灯谜,每岁一二次。邑庙(即老城隍庙)‘一轮月’笺扇店,每年元宵,亦挂谜征射。光绪纪元,沪城豫园之‘玉泉轩’中,灯谜最盛,可称谜坛谜社。……嗣后在光绪中叶,时有悬谜。邑庙每逢元宵及城隍夫人诞辰,即三月廿八日,悬谜征射。平时花朝月夕,或有一二次悬谜。城内外他处亦有悬谜,如在陈公祠、豫园、玉泉轩茶馆、老文元笔店、东乔家浜郁宅、佛阁酒酿摊、曹家湾等处。……又,每逢七月半,在四明公所悬谜。”彼时举行猜谜活动的时间,已不限于在元宵佳节了,甚至“城隍夫人诞辰”(农历三月廿八日)、“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和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的“花朝月夕”和“中元节”(农历七月半),地点更是遍及沪城街巷市肆了。
更有甚者,当时尚有许多爱谜的人士,推波助澜,踵事增华,他们纷纷自备奖品在各处设谜,供市民取乐。叶氏文中还列举了他们的芳名,如“顾霖周昆仲之在得月楼项飞云笺扇店等处。徐岫云之在徐园点春堂等处。徐君贯云昆仲之在布业公所,朱君之在群乐会开纪念会,王君引才、王君焕功、杨君聘渔之在西乔家浜,倪载之君之在三马路某笺扇店,王君小竹之在侯家浜寓中,林步青之在斜桥西园”等地悬谜征射,彼时海上的谜事活动真称得上猗欤盛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名园徐园的第二代主人徐贯云(仁杰)、徐凌云(文杰)昆仲,他们都是雅好灯谜的书画家,每逢春秋佳日,常在叉袋角康脑脱路5号(今康定路)徐园新址举行射谜之戏,以娱宾客。清末出版的《图画日报》第四十八号上的《上海之建筑·徐园》还特地刊出了徐园猜谜的新闻图像。上海《文虎》半月刊上,叶友琴尚有一篇《徐园射虎记》,详细地记录了他当年躬逢盛会的情景:
徐棣山先生风雅士也。初筑别墅于城北唐家弄,名曰徐园(今已迁至康脑脱路),即“双清别墅”。门前有楼十二间,又曰十二楼。园中有亭台楼阁,曲廊荷池,花草树木尤极茂盛。并畜有孔雀等禽鸟,每逢天气晴和,时开雀屏,余遇开屏时得见之。园西北另有一小园,名曰又一村,其中有竹篱茅舍,台椅俱竹制,别有风致。徐君之侄岫云君,每逢新年灯节,花朝月夕,或兰会菊会,任人往游。且于大厅之后反轩中,悬一方灯,周围粘满红字谜条征射,以助游人雅兴。灯下置一玻璃方厨,满置笔墨花笺、东洋玩具,作为射谜之赠品。
作者还在文中列举了许多他射中的谜条,幸亏此文让我们得以一睹海上谜坛前贤们佳构的风采,例如:“再醮”,卷帘格,打《诗经》一句,谜底:“室人入又”(注:按格法,逆读作“又入人室”,作“又嫁入人家”解);又如:“平原君选上客十九人”,打成语一句,谜底为“一毛不拨”(注:别解为“就一个毛遂不选拔”,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如有一条底藏谜格的集锦式灯谜,谜面别致,以书启形式:“受业赓环致书教习,星期之夜髡语(即隐语,灯谜)候光”,打昆曲剧目十,谜底为:《胖姑》《寄信》《送女》《学堂》《请师》《相约》《七夕》《观灯》《虎寨》《脱靴》。这条谜的谜面的意思是:一个叫“赓环”(别解为“杨玉环第二”;环肥,故扣“胖姑”)的学生,送信请老师在牛郎织女星期盼相会的夜晚来猜灯虎。谜底应顿读作“胖姑寄信/送女学堂/请师/相约七夕观灯虎”扣合谜面。其中的“脱靴”,别解为格名,按此格法,须将谜底末一字“寨”脱去。据称,这谜被《海上繁华梦》的作者,小说家孙玉声猜破。
由于时代的原因,当时灯谜的内容多为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西厢曲文,间或杂有古人名、书名、物名、字谜以及新名词等。清季上海环球社编辑出版的《图画日报》第一百八十七号的《上海新年之现象•打灯谜》里,有四首竹枝词,较为具体地对“弹壁灯”涉及的内容作了一番叙述: 
春灯谜语耐人猜,斗角钩心细射来;却笑糊涂门外汉,瞎猜绝不怕坍台。
广陵十八格新奇,妙手成来格格宜;谜面果能多贴切,定知谜底不能移。(注:谜格,是灯谜中特殊的格式,须按格法将谜底作相处理后方能与谜面扣合。清代扬州马苍山创有谜格十八种,世称“广陵十八格”)
新名词谜最鲜新,科学方言难煞人;枉却身旁多夹带,翻来检去没来因。
古文不熟五经荒,若系唐诗更尽忘;还是四书容易想,一猜一着喜洋洋。(见附图)

据笔者所知,创刊于晚清的《申报》上也载有不少当时扣合贴切,谜味浓郁的作品,例如“囊中不费一文钱,赏尽清风与明月”,打唐代诗人别称一,谜底“白乐天”(注:别解为“不花钱白赏天上景色”);“道德经”,打三国人名一,谜底:“李典”(注:李耳撰的经典);“拖油瓶”,打中药一,谜底“附子”(注:别解为“附来前夫之子”);“游人缓步下山来”,打战国人名一,谜底:“高渐离”;“雁过无人汉影斜”,打字一,谜底为“瘫”(注:“雁”中少去“人”后,再将“汉”字斜插其间);“蟹眼初生”,打聊目(即《聊斋志异》篇目)一,谜底为《头滚》(注:古人称煎茶时,初沸时的水泡叫“蟹眼”;“头滚”别解为“起先滚起”);“吊桥”,打《三字经》一句,谜底:“头悬梁”(注:梁,作桥梁解)等。都很浑成自然,饶有风趣。堪称“海派灯谜”的前驱之作。

(以上原载《上海滩》杂志2010年8月号)
阅读次数:3963
转:三谈词汇谜的增损离合
“济”字入谜话别解
转:【宽庐灯语】说说家乡揭阳
“活”字入谜话别解
“期”字入谜话别解
《繁花》灯谜会
“曲”字入谜话别解
龙年说“龙谜”(附图)
“花”字入谜话别解
“号”字入谜话别解
“虎”字入谜话别解
《陈天尺全集》中的谜话
“行”字入谜话别解
写在夺冠两年之后
“清”字入谜话别解
“周”字入谜话别解
“光”字入谜话别解
“关”字入谜话别解
“南翔杯”杂记
锦簇嘉节商灯耀

海上谜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2 SH-DENGM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