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 首页 | 谜坛 | 灯谜 | 谜话 | 文献 | 图照 |
谜目·网络灯谜(转贴)
发表日期:2011-02-10 12:33:02
著名文史资料研究学者郑逸梅先生曾经说过:“灯谜由来已久,涉及面很广,举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切的一切,都得经过巧妙的组合,供人隐射推测。①”自喻“爱好此道的”的郑先生早年在苏州与谜界同人熟稔,和上海“萍社”诸子交往甚频密,其后更成为了莫逆之交。先生九旬之年曾制得一谜:“勾践被困于会稽(猜人名)吴师猛”,自觉甚为满意。先生所说的灯谜猜射范围,所指的即是包罗万象的谜材了,所谓谜材,便是猜谜时被谜目规定了的范围。

有关谜目,《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入这一条目。查百度百科:“谜目是指灯谜中所要猜射事物的属性、分类范围和数量,是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媒介和纽带。它好比解题的提示和游览的导图,给人以启迪,诱导、帮助寻找通向谜底之捷径。因此,谜目宜细不宜粗,宜狭不宜广,宜明不宜暗,宜通俗不宜晦涩。”“总之,谜目范围要定得恰到好处,不宜一宽就宽如大海捞针,一窄就窄到一戳即破。”

改革开放后,古老的灯谜重新焕发了青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及有华人的地域灯谜的创作与猜谜活动,随着整个文化的复兴,也呈现出蓬勃繁荣的局面,直至今天亦方兴未艾。在人们特别是谜人对灯谜的欣赏和肯定过程中,灯谜的大众化和公众兴趣热日趋清晰与强烈。和任何事物一样,灯谜也在发展中得到创新,

灯谜的发展和演变,与谜目的发展演化和扩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最早的隐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展,事物谜与文义谜逐渐分道扬镳,历史上最早的一条文义谜当属上虞曹娥碑上的,谜目为“成语”的以“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面的谜,谜底分扣为“绝妙好辞”,始于南北朝以前,距今约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早期的文义谜多为以字为目的谜,如鲍照的“井”字谜和孔融的“鲁国孔融文举”谜。到了北宋,猜谜已经成了专门的一种技艺,有好事者把谜条黏贴在走马灯上供人们猜射,遂产生了“灯谜”这个名词,系统的谜目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那时期的谜目有字谜、诗词、古文和古人名等,因用来猜射日用品、事物和食品等的谜都是属于事物谜的范畴的,所以灯谜的设目范围不宽,仅限于经史古籍、古人名,鲜有佳构,所谓“范围既狭,佳构尤尟”②是也。直到明清两代,灯谜盛行了起来。明末马苍山创立了广陵十八格后,预示着灯谜和谜语的正式分家。四书五经、童读、杂剧相继产生,谜材种类的丰富凸显出初期标目的丰姿多彩。谜圣张起南的时代正值清末民初,《橐园春灯话》中所举凡例多以“四子、五经、古文、杂剧、蒙读”等为目的,偶有出现以明清小说人名为谜底的,诸如《镜花缘》、《花月痕》、《西厢记》以及《聊斋》篇目等。此时的标目范围显然扩展了不少。这时候的灯谜仍停留在封建文人学者中间流行,“雅驯”和“曲涩”限制了灯谜的普及。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民国,这个时期是灯谜发展的时期,也是谜目朝着大众化衍伸的过程,传统谜材与新事物交替出现在灯谜的标目之中。民国同里薛凤昌有《邃汉斋谜话》传世,书中介绍了许多有趣的谜例,除了上述谜材以外,本草目也占有多例,其间口语、成语也在书中占了一目之地,如:“幸而获之,坐以待旦”射“不晓得”,“钟鼓送尸”射“不留神”,“阅后付丙”射“一目了然”等,扩大了大众所能涉及接受的底材,里巷布衣也能有目“供”睹了。当然,底材通俗了,拟面取材“要以空灵者为最上乘”③。

 史上有关谜目的书籍文论寥寥无几,民初韩英麟有《谜目大成》一卷,现存“漳州灯谜资料馆”;二十年多前,上海刘茂业有《谜目小议》一文,提到“谜作者切不可只重谜面不重目,对谜目等闲视之”的问题,认为“有的灯谜恰恰是因谜目欠妥而影响质量”。列出设目应尽量考虑到“宽窄相当、恰到好处”、“底、目若犯,退避三舍”、“职称符实,名词恰当”三点;,《谜目三性》一文曾精辟地指出:谜目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标目适度”;谜家苏才果二十年前也同时撰文提醒《选择谜目必须慎重》。因此,谜目的制定应有其规律性,但与谜面相比又有它的有特点与灵活性,不能一概而论,一成不变。也要根据猜射对象,谜会性质。甚至谜底为人们熟悉程度等因素相异而异。

 灯谜发展到今天,千姿纷呈,灯谜的猜射范围包罗万象,“谜目几乎无所不包,无论让人猜射什么,当力求正确合适,名副其实,不宽不窄,尽可能做到猜者无可挑剔,不要因为灯谜定目的过失,使灯谜失去趣味而不成为谜,或为谜中谜。④”“灯谜谜目在传统上多以‘字、物、人名、成语、古文名句’等见多,随着几代谜人们的不断创新,使如今的谜目已经是色彩斑斓,应有尽有了。所谓创新,不是说在一朝一夕中,突然间发生巨大的变革,创新也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地被谜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在制谜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所需而使谜目在应用时得到的创新。例如现在的许多‘新名词’谜,就已经在时代发展的同时,谜目也和时代构成了同步。⑤”

互联网的普及,拓广了文字使用空间,使灯谜这朵文艺小花更加欣欣向荣,普及程度愈发宽广。因为电脑的普及,也衍生出了“网络灯谜”这一新时期的文化新词。网络灯谜打破了原来地域、时间的限制,使全国乃至全球的谜友能很容易地进行方便的交流;网络灯谜,解决了近几年来灯谜经济支持的难题,网络的低成本使灯谜活动开展的更方便与实在;网络灯谜因网络信息源的丰富性决定了网络灯谜较传统灯谜在谜材与方式上更加丰富与多彩。商家节日活动,百度一搜,键到谜来;社区文化的节日猜谜也随着嗜谜的人们增多而得到更多的普及。

网络灯谜与传统灯谜的区别有二:一、网络上猜制的灯谜和纸质书面上的灯谜;二、网络手法谋制的灯谜和传统意义上的灯谜。一般来说,所谓网络灯谜当是专指后者的。应该说,网络的普及,加速了人们现时的交流,网络灯谜则更大程度上丰富了谜材,即扩展了谜材,众多没能登上书面的谜材、谜目得以发掘,诸如“现象”、“行为”、“描述用语”、“报喜用语”、“提醒语”、“挑衅语”、“说明用语”、“抱怨语”、“询问语”、“某项活动”,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现实中所有涉及到的语言文字都在标目范围之内,总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用不上的。有人说,这就是网络,这就是新时期的灯谜文化演变,我同意这种说法。我以为这应该是灯谜和谜材在日常创作应用当中的一种发掘和创新。

有谜人将网络灯谜中底材的连带关系赋予一个新的名词:造底。这个说法不完整,凡是提到灯谜,没有不是在进行造底的,有灯谜大家曾经说过:“制谜,一般都从选取底材入手。当拿定底材之后,还要进行一番改造原义的工作”⑥。造底一词早已有之,其定义为改造谜底也,后又有将造底谜中的连带式灯谜说成为“底材的延伸”的。其实连带形式的谜也是早已有之,如:“森林(中药冠量)三两木耳”;“凯旋(中药冠量)一克当归”等。名为造底,其实也在造目,如前一节中所述的定语前缀形式之底材,其实这些个语句形式,生活中有,行为中发生,言辞述及,比比皆是,年轻谜人顺手拈来,造目求底,玩谜撷趣,乐此不彼。网络灯谜的另一特点是:底材的任意离合,迭思巧用,不乏妙构和佳作。以前,因为传统灯谜讲究“谜目的稳定性”,这些不经意出现的口头语句、行为词汇难登谜材之堂,“目”不所及也。如今,好多的网站、QQ群三天一谜会,两天一雅集,其中不乏定语前缀形式和巧妙离合的网络灯谜,全是原创的!

老人家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是,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长江前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将来的谜坛终究由新人取代,传统谜人也不必容不得,要抱着宽容心去理解新事物,理解网络灯谜。只是网络灯谜的现状有以下几个问题,标目范围不严谨,不准确,笼统的目加上随意的定语,容易产生多底现象;有的谜谜目字数太多,如:“七字某种花卉疾病预测语”“前锋未能突破懊悔语”等;也出现过谜面容量太大的例子,有将某小说中的一大段描述用来做谜面的,这些都是需要在以后的创作中加以改进的。然而,这样的谜条看来只能在谜人小范围的圈子里把玩,若用在社区、学校和厂矿展猜时,就不那么适时实用的了。有些谜底在《射虎必备》之类的工具书里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出处的了。

 ①郑逸梅:《中国灯谜词典序》
 ②③薛凤昌:《邃汉斋谜话》
 ④刘茂业:《谜目小议》
 ⑤李文林:《浅谈谜会形式创新与谜目在应用中的创新》
 ⑥柯国臻:《灯谜法门100种》


来源:http://yd.2000y.com/meige/art2/756159.htm
阅读次数:5350
转:【宽庐灯语】说说家乡揭阳
“活”字入谜话别解
“期”字入谜话别解
《繁花》灯谜会
“曲”字入谜话别解
龙年说“龙谜”(附图)
“花”字入谜话别解
“号”字入谜话别解
“虎”字入谜话别解
《陈天尺全集》中的谜话
“行”字入谜话别解
写在夺冠两年之后
“清”字入谜话别解
“周”字入谜话别解
“光”字入谜话别解
“关”字入谜话别解
“南翔杯”杂记
锦簇嘉节商灯耀
“都”字入谜话别解
底面双别解,谜趣在个中

海上谜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2 SH-DENGM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