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灯谜创作谈 |
发表日期:2021-06-28 09:17:16 |
戴英獒
上海的灯谜活动由来已久,从“萍社”到“虎会”一路走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灯谜焕发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谜事活动空前活跃,在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谜家,如:江更生、朱育珉、金寅、苏才果、苏纳戈、陶宽汝等等。上海灯谜以会意法灯谜为主,谜面多为自撰,被谜界称之为:海派灯谜。
在我还是初中生的80年代初期,正逢上海谜事活动的鼎盛时期,各级文化宫(馆)、青年宫乃至一些工矿企业,每周都会举办“灯谜大家猜”等活动。这一形式在当时是上海谜界所独有的,由主持人在黑板上写下谜题,下面观众举手报猜,然后有主持人或猜者进行解释,遇到难题时,主持人适当加以启发提示,主持人也时常会介绍一些猜谜的技巧和手法。这种形式能听到学到的,对于我们这种当时的初学者来说,与单纯挂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一直深受大家的欢迎。那时有一大批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每个星期奔走于各个灯谜场馆,汲取着灯谜文化的丰富养分,享受着灯谜文化的饕餮大餐,从而喜欢上灯谜。正如江更生老师和刘茂业会长在《海派灯谜今昔谈》中所总结的:海派灯谜历来追求的是“知趣”两字,“知”是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趣”是强调灯谜的趣味;而朱育珉老师也指出:海派灯谜并不是什么人所创立的,也不是上海人的专利,就像烧川菜的不一定要四川人一样,它只是一种制谜的风格,是上海谜人在长期相互的影响下,逐步形成有鲜明特色的谜种。海派灯谜讲究通俗、谐趣、灵活、多变,我从江朱两位先生以及其他的老先生身上,学到点皮毛,在我看来,至少少走了很多弯路,无疑我在学谜的进程中是幸运和幸福的。
说起海派灯谜的创作,正如前文所述基本以自撰会意法灯谜为主,当然也不悖成句,至少在我个人的创作中一直是这样的。正因为自撰的多,那么如何遣词造句拟好谜面就很关键,通俗地讲就是怎么“说好话”、“说人话”,然后通过通透的别解来引出谜底,产生谜味,而越有谜味则能带来强烈的谜趣,下面就从拙作中试举几例来简单分析:
一、网上潜水成习惯(4字飞机制造用语)总装下线
简析:做这条灯谜时正逢国产大飞机总装下线之时。看到新闻首先想到装作下线就是在网上潜水,让人家看到不在线上,而“总”字可以理解为“总是”,最先谋面成:老是网上潜水,再经过思考谋成现在的谜面,“习惯”也能扣出“总”,而且谜面更通顺和书面化,从而更加有谜味。
二、漫漫旱季已过去(3字唐诗目)长干行
简析:熟底谜就怕撞车暗合。在此谜的创作中,查遍谜库的同底谜基本都是反映喝酒、干活之类的,如何找到新的别解点动了番脑筋,想到了“干”有“干湿”之意,从而谋成现在的谜面,长长的干旱的时期过去了。
三、长桌真不小,还想添一张(4字公检法名词)大案要案
简析:长桌,案;真不小,大。大案很好理解,要案两字是要分析谜面中的上句而推理而出,还要一张长桌。此谜“要案”是犹如天外飞仙般的,具有空灵成分的。
四、那一座山,那一方土,牵挂着中国心(3字饮品)阿华田
简析:此谜属分扣法。山,阿;土,田;中国,华。“心”字指明“华”在此谜中的位置。在拟面时,脑子里是有场景感的,反映出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情形,然后在技法中也适当地体现出来。
五、三九严寒何所惧(3字民间文艺形式)冷笑话
简析:初看此谜可能有部分人还一下子不能理解,此谜的扣合需要借助一定的语气,冷~~笑话!冷须拖长音,笑话两字要表露出轻视和不屑的态度。此谜的谜面是成句,歌曲《红梅赞》的歌词,也正好反映出我的创作观,基本自撰,不悖成句:)
六、大雁小雁自北飞(4字嘉定景点)南翔双塔
简析:“双塔”用西安有名的“大雁塔”和“小雁塔”来借代,“自北飞”扣合南翔。此谜原先拟面:大雁小雁越冬来,细一思量,“大雁小雁”借代后,只剩下“越冬来”三字是扣不出南翔的,所以修改为现在的谜面。
举了几条灯谜作为谜例,单就我个人的风格而言是基本属于海派的。前辈们归纳出的海派灯谜的特点:浑成贴切、松动空灵、崇尚趣味、雅俗共赏、兼收并蓄、标新立异等等,依我看来是一切好的灯谜所应有的特质。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谜友之间的交流日益便捷,无论线上抑或现场谜会,都能看到不同风格的灯谜。大家也在相互影响,虽然每个人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等有所不同,但对好谜烂谜的判断还是基本能取得共识的吧。
(原载《春来谜苑》15、16合刊) |
阅读次数:288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