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专访谜家江更生(附图) |
发表日期:2008-11-10 09:38:14 |
——江氏“谜宫”没秘密,答案都在书柜里
江更生先生猜了一辈子谜,做了一辈子谜。原以为谜家的书房会像“谜宫”一样扑朔迷离花头多,没想到江老先生的书房一览无遗、坦坦荡荡、随便你看——爱好归爱好,生活是生活,江老先生自有一套生活准则。
十三岁,花两块钱买了一本《春谜大观》,江老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个爱好会伴随自己至今。“小时候家里条件挺好,放了学就在外边玩儿,哪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可怜。我爱上猜谜是因为一位中学老师。”江老忆起自己对猜谜产生兴趣的那段少年时光,如在眼前,“那位老师自己特别喜欢猜谜,带着我们这帮学生也开始喜欢起来,那时候的中学老师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放到今天都是要去做大学教授的!”那些当年“响当当”的老先生都故去了,玩灯谜的人越来越少。究竟有多少?江老先生笑答:“多乎哉,不多也!”“旧社会搞灯谜的人比较多的,那时候有空嘛,文史知识也强。现在大家都忙自己的去啦!”
江老先生也仍旧在忙自己的,有关猜谜的书他已经写了三十四本:“卖得最好的一本叫做《江郎填字》,都是上班的那些白领们买的,大学生也喜欢看。”“您这个跟《南方周末》上流行的‘小强填字’一样吗?”“不一样的,我的这个更规范!小强填字的图案都是没规则的,你看看我这个,做的都是左右对称的,我们旧灯谜讲究一个形式感。”
做谜讲究形式,但江老的书房没什么形式感:南北朝向,通透得很。靠墙一字排开的书柜边还有几个摞在一起的纸箱子,包装上用大号签字笔标着“1、2、3、4……”“这些都是我还没整理好的图书,整理好了我要在电脑里输入目录的。”
江老的书房分工明确,上边的密封柜搁线装书,下边的玻璃柜放平装书。随手抽出一本,书页边缘还有烧焦的痕迹,“95年家里一场大火,烧掉我不少书,这些都是后来救出来、我又重新修补好的。”江老说,猜谜做谜的功夫都在这些书本里了,“猜谜做谜的人,文史哲数理化都要懂一点的”。
除了这些自大火里幸存的宝贝书本,这间书房里江老最宝贝的,是两卷长轴,每卷展开都足有十几米,各裱有上百张清朝时期制成的谜笺。“清朝文人聚集在一起,猜猜谜,喝喝茶,很雅致的。”这些谜笺,均用宣纸制作,底纹不是花鸟就是鱼虫,“雅吧?哪像今天我们猜谜,用的都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纸头。”
别看江老“谜”里来书里去,却有本事把日子过得坦坦荡荡,少有秘密。说少有,是因为还有一个秘密:“您每个月要花多少钱买书?”“嘘……不能说,说了要被老婆骂的!”
十问Q&A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近万册吧,具体也没数过。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十三岁时候在城隍庙买的一本《春谜大观》,两块钱。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吴藕汀的《戏文内外》,
Q: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网上基本不买,一般都去季风和上海古籍。
Q:您每个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隐私啊,不能让老婆知道的!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就是最近买的那本《戏文内外》。
Q:您的读书习惯是:坐着读还是躺着读?
A:坐着。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一天上网半小时,读书一小时。
Q:您从图书馆或朋友那里借书吗?
A:不借。
Q:您向朋友出借自己的藏书吗?
A:俗话说,“相公借书,老虎借猪”,我怕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一般不借。
摄影 刘林撰文 吴慧
(以上刊于2008年11月9日《东方早报》)
详见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31/node2433/userobject1ai129847.shtml |
阅读次数:3460 |
|
|
|